留住手艺之剃头佬

来自Go 1980
Root留言 | 贡献2019年7月25日 (四) 16:54的版本 (创建页面,内容为“作者:陈明仙 剃头的历史已无从考证,人类的文明史与剃头是相关联的。剃头是老式的叫法,现在改叫“剪发”、“理发”甚…”)
(差异) ←上一版本 | 最后版本 (差异) | 下一版本→ (差异)
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

作者:陈明仙

剃头的历史已无从考证,人类的文明史与剃头是相关联的。剃头是老式的叫法,现在改叫“剪发”、“理发”甚至“美发”了,当然剃头匠也便称为理发师或美发师了。 俗话说:“剃头挑子一头热”。剃头匠一头挑了个特制的脸盆架,上搁铜脸盆。脸盆下是烧木炭的火炉子。另一头是带木柜子的折叠椅,柜上有抽屉,装了推剪、剪刀、剃刀等工具。剃头的行头里,要数刮刀布最有意思了,刮刀布油腻发亮,成了专门比方龌龊衣服的代名词。刮刀布是一尺多长两寸多宽的厚布,挂在脸盆架边的木杆上。剃头挑子的木杆曾有过一个怕人“使命”——挂人头。清军入主中原,推行全国统一的男子发型,前一半剃光,后一半梳根长辫。清政府把遵不遵守这条规定视为是否臣服的标志,“留头不留发,留发不留头”,谁与朝廷对着干,就挨刀挂人头。 剃头匠都是定期到各个村头街坊做生意的。剃头匠一到只要悠悠地喊一嗓子:“剪——头——哟——”。老顾主们就主动来了。剃头匠的记忆很好,对每个客人的不同要求什么式样都做到心中的有数。理完发,热水冲头后,开始掏耳朵、修面。一个好的剃头匠还得会按摩,睡落枕的脖子,寒食淤积的腰背,三招五式,把颈椎、腰椎按得卡卡发响,简直是手到病除。 此组照片摄于2001年

张福堂师傅自11岁拜师学艺,已有60多年了。剃头匠必会十六种技能,梳、编、剃、刮、捏、拿、捶、按、掏、剪、剔、染、接、活、舒、补样样精通。多年以来,挑着剃头挑子走街串户走遍了绍兴城里的每一条小巷。如今七十多岁的张师傅再也挑不动他的老挑子了,才把他的剃头挑子放在了绍兴城里的小江桥边。
张师傅技术精湛,态度热情,收费便宜,来找他剃头的大多是住在老街上的老街坊,经常光顾的老主顾。很多人从小就是张师傅剃的头。几十年的手艺生涯使张师傅练就修面、挖耳、染发这三样绝活。
张师傅技术精湛,态度热情,收费便宜,来找他剃头的大多是住在老街上的老街坊,经常光顾的老主顾。很多人从小就是张师傅剃的头。几十年的手艺生涯使张师傅练就修面、挖耳、染发这三样绝活。
修面前,先将毛巾用热水浸透,平敷在脸上,在操刀修面之前,举刀在那条油光发亮的刮刀布上来回蹭几下,使刀口格外锋利。
客人微闭双目躺在折叠椅上,刀刃在面部缓缓地划过,利而不灼、行而不滞。张师傅的修面比现今流行的面膜效果要好得多了。
客人微闭双目躺在折叠椅上,刀刃在面部缓缓地划过,利而不灼、行而不滞。张师傅的修面比现今流行的面膜效果要好得多了。
张师傅常说挖耳捏脚抓痒是人生三大爽事。他的许多老顾客就是为了挖耳才到这小江桥边来的。染发也是张师傅的绝活,只是现在都流行焗油了,没有人到他的小摊上来染发了。其实焗油就是染发。张师傅如是说。
张师傅常说挖耳捏脚抓痒是人生三大爽事。他的许多老顾客就是为了挖耳才到这小江桥边来的。染发也是张师傅的绝活,只是现在都流行焗油了,没有人到他的小摊上来染发了。其实焗油就是染发。张师傅如是说。
张师傅每天的中饭是在这跟随他几十年的剃头椅上吃的,几十年如一日。而今生活虽然越来越好,但他还是非常向往当年的时光。“想当年这小江桥下的水是多么的清爽呀,剃头挑子在江边一放就可取江水生火做饭了,现在这水连洗手都不成。”
如今的人们追求健康、时尚、休闲、快乐,还有那说不清的品位。剃头已经不再是剪发那么纯粹了。值得张师傅自豪的是他的儿子承传了他的手艺之后,在市区开了家美发厅,凭技术吃饭生意红火。说起那些靠色情服务的美容院,张师傅总是义愤填膺。
每天日暮,张师傅把那再也挑不动的剃头挑子放在小推车上,推过一条条熟悉而又陌生的小巷,消失在一片老屋之中。


原文:http://chenmingxian.siyuefeng.com/gallery/784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