陀螺

来自Go 1980
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

80后的“游戏”人生(七):快乐旋转的陀螺<ref>http://www.manbu80.com/989</ref>

作者:nemo

抽陀螺俗称“抽贱骨头”,有的地方也叫做“抽懒老婆”(因为只要不抽它,它就会躺在地下不动弹)、“抽老牛”、“抽汉奸”。

做陀螺技术含量不高,算是最简单的吧!做陀螺的材料要选择木质坚硬的,其主体要经得起不停的抽,其锥尖要能耐磨,不然转不几下就转秃了就不能再转了,选好木材把下部削成圆锥形即可,但为了把它做得有模有样,我们往往搞得手上伤痕累累。

抽陀螺的鞭子可用废旧的布条,也可用麻绳。

抽陀螺时先把鞭绳缠在陀螺上,然后猛地一拉,陀螺便旋转起来,接着顺势抽鞭,陀螺就越旋越快。陀螺不但能自转,还能公转,自转越快就越稳定。

小时候,我们几个小孩儿经常凑到一起比赛,一般有三种比赛方式:

第一种是将参加的人分成两组,然后大家一起抽陀螺,看看那一组的陀螺先倒在地。倒在地上的陀螺,就称为「死陀螺」,只有任由对方劈击宰割了。赢的这一方,用自己的陀螺,高举过头,对准目标,向下猛击。

第二种是在地上画一个圆圈,圆圈的中央,再画一个小圆圈,各人轮流将自己的陀螺往圈子里打,使陀螺能旋转出来。如陀螺已固定在一点上旋转,这时,可用绳子将它圈出来,只要到达圈外还在旋转,都不算它“死”。如果陀螺停止在圈内,或一抽下去就不动了,都算死了,要放在当中小圆圈内,任别人处罚。若处罚别人的陀螺也停在圈内,照样要放在小圆圈内,任人处罚。如果很幸运的没有被击到,或是被击到而没有被分解,可以拿出一个陀螺,用水平抽法,将自己那个小圆圈内待“死”的陀螺击出圈外。

第三种是把两个陀螺抽到一起,相互对撞,被撞飞的一方输。质量小的陀螺不堪一击,一下子就会被撞飞。为了增加其稳定性,我们想出了种种方法,我们在陀螺的锥底处镶嵌了一颗钢珠,并在上口处套上一个钢圈,这样不但耐磨,而且稳定性也大大提高了,看着稳稳旋转着的陀螺,我们这班孩子的心里乐开了花。

我们最喜欢在冬天的时候玩陀螺,那会儿还没有羽绒服,穿的都是妈妈给做的厚厚的小棉袄,活像一个个小棉球,几个小家伙捏着陀螺跑到村南的河面上,那会儿上面结了厚厚的冰,但隐约还能见到冰下游动的小鱼,我们就在那上面边抽陀螺边滑冰,互相追逐......

那时候常常跟小伙伴玩陀螺玩得忘了时间,到了吃饭的时间,大人喊半天都听不到,最后被家长从冰面上擒回家。

在那无忧无虚的童年,陀螺成为我们形影不离的好伙伴,陪我们一起玩转那些美好的时光......

陀螺——旧物之二十二<ref>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5054769e0102xhaz.html</ref>

作者:马未都

陀螺在北京土语中叫尜尜,文字十分形象,两头小中间大,凡外形像尜尜的也称尜尜,比如北京有一种尜尜枣,穷苦百姓用玉米面掺和白面做的尜尜汤。尜尜夏天选择一块硬质空地,冬天就跑冰面上,一抽起来就没完没了,孩子们玩得满头大汗,直到天黑都意犹未尽。

陀螺的历史非常久远,远到无从考证。有人说新石器时代就有石质的陀螺出现,大约北朝时就有文字记载了,叫“独乐”;宋代已经非常普及了,叫“千千”,此千与秋千之千应该同义,有来回迁动之意。

小时候搞一个陀螺并不容易,大多是自己动手做,找一个旧的铁锹把,先把一头慢慢削尖,然后锯下来,再在尖头上嵌一粒钢珠,嵌钢珠是技术活,孔挖大了,钢珠嵌不紧,容易掉;孔挖小了,钢珠嵌不进去,所以那个孔是关键,大小深浅都必须合适,然后将钢珠用力砸入,一个陀螺就做好了。

做好了就迫不及待去街上试用,当陀螺飞快转动时,你用手中的鞭子为它每一次加速的快乐只有自己知晓。当时有一种比赛,从家中拿来一个闹钟,摆在高处,然后每个人再最后一鞭后开始计时,最长时一个陀螺可以连续转动几分钟,谁的时间最长,谁的脸上就最露骨,得意之情溢于言表。

明末有俩文人,一南一北,凑在一起写了部《帝京景物略》,书写得五花八门,其中放空钟(空竹),抽陀螺,踢毽子,都有记载。今天想来,这个流行了至少几百年的儿童游戏,今天有绝迹之虞,甚为可惜。

2017.1.8